建筑给排水用硬聚氯乙烯管材检验指导书
08-22 14:06:17 浏览次数:808次 栏目:检测试验
(3) 向同方向弯曲的试样本方法测量,呈S型弯曲的试样不能用本方法测量。试样两端截面应于轴线垂直。
5.4.3测量程序
(1) 将试样置于一平面上,使其滚动,当试样与平面呈最大间隙时,标记试样两端与平面接触点。然后将试样滚动90○、,使凹面面向操作者,用卷尺从试样一端贴外壁拉向另一端,测量其长度。
(2) 在试样两端标记点将测量线沿长度方向水平拉紧,用游标卡尺或金属直尺测量线至管壁的最大垂直距离,即弦的最大高度。
5.4.4测量结果计算及评定:
管材弯曲度R(%)按下式计算:
R(%)=h/L×100
式中:h——弦到弧的最大高度,mm
L——管材长度,mm
试验结果取至小数点的一位数字
6.给排水用硬聚氯乙烯管材、管件维卡软化温度试验
6.1取样
6.1.1管材
试样应是从管材上沿轴向裁下的弧形管段,其尺寸如下:
长度:约50mm,宽度:10mm~20mm。
6.1.2管件
试样应是从管件的承口、插口或柱面上裁下的弧形片段,其长度为;
直径小于或等于90mm的管件,试样长度和承口长度相等;
直径大于90mm的管件,试样长度为50mm。
宽度为10mm~20mm。
试样应从没有合模或注射点的部位切取。
6.2 试件制备
6.2.1 如果管材或管件壁厚大于6mm,则采用的方法加工管材或管件外表面,使壁厚减至4mm。如果管件承口带有螺纹,则应车掉螺纹部分,使其表面光滑。
6.2.2壁厚在2.4mm~6mm(包括6mm)范围内的试件,可直接进行测试。
6.2.3如果管材或管件壁厚小于2.4mm,则可将两个弧形管段叠加在一起,使其总厚度不小于2.4mm。作为垫层的下层管段试样应首先压平,为此可将该试样加热到140℃并保持15min,再置于两块光滑平板之间压平。上层弧段应保持其原样不变。
6.3试样数量
每次试验用两个试样。
7 预处理
7.1 将试样在低于预期维卡软化温度(VST)50℃的温度下预处理至少5min。
7.2 对于丙腈—丁二烯—苯乙烯(ABS)和丙烯腈—丙烯酸(ASA)试样,应在烘箱中(90±2)℃的温度下干燥2h,取出后在(23±5)%的相对湿度下,冷却(15±1)min。然后再按6.1进行处理。
7.3 试验步骤
7.3.1 将加热浴槽调至约低于试样软化温度50℃并保持恒温。
7.3.2 将试样凹面向上,水平放置在 无负载金属的压针下面,试样和仪器底座的接触面应是平的。对于壁厚小于2.4mm的试样,压针端部应置于未压平试样的凹面上,下面放置压平的试样。压针端部距试样边缘不小于3mm。
7.3.3 将试验装置放在加热浴槽中。温度计的水银球或测温度装置的传感器与试样在同一水平面,并尽可能靠近试样。
7.3.4 压针定位5min后,在载荷盘上加所要求的质量,以使试样所承受的总轴向压力为(50±1)N,记录下千分表(或其他测量仪器)的读数或将其调至零点。
7.3.5 以每小时(50±5)的速度等速升温,提高浴槽温度。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应开动搅拌器。
7.3.6 当压针入试样内(1±0.01)mm时。迅速记录下此时的温度,此温度即为该试样的维卡软化温度(VST)。
7.4 结果判断
两个试样的维卡软化温度的算术平均值,即为所测试管材或管件的维卡软化温度(VST),单位以℃表示。若两个试样结果相差大于2℃时,应重新取不少于两个的试样进行试样。所测的维卡软化温度等于和大于指标值79℃为合格。
8 管材扁平试验
8.1 所用的仪器设备:材料实验机YE—1000型
8.2 试样的制备,从3根管材中各取一段长度为50±1.0mm管段,两端应切割平整并与轴线垂直。
8.3 试验步骤
将试样水平放置在实验机的上下压板之间,以10±5mm/min的速度压缩试样,压至试样外径的50%时立即卸荷。
8.4 结果判定
三个试样均无破坏或破裂为合格,有一个试样破坏或破裂,为不合格。
9 给排水落锤冲击试验
9.1 仪器设备
LCJ—400B智能式落锤冲击实验机
锤质量和冲击高度见下表
公称外径,mm 锤质量,㎏ 冲击高度,㎜
20
25
32
40
50
63
75
90
110
≥125 0.25
0.25
0.25
0.25
0.25
0.25
0.25
0.5
0.5
1.0 ±0.005 500
500
1000
1000
1000
2000
2000
2000
2000
2000 ±10
9.2 试验的制备
(a) 试样的抽取的管材样品切割而成,其切割端面应与管材的轴线垂直,切割端应清洁无损伤。
(b) 试样长度,外径小于或等于75㎜的管材试样为150±10㎜,外径大于75㎜的管材试样为200±10㎜。
(c) 外径大于40㎜的管材,应按标准要求沿长度方向画出等距离标线,
(d) 试样数量:通过法所需试样数量为10个
TIR法所需试样数量根据GB/T14152—93图1(或表3)及第9章确定
9.3 试验步骤
(a) 调节制备冰水混合物水浴。
(b) 将试样放入水浴中最短调节时间30min(管材壁厚≤14.1mm)
(c) 调整落锤冲击实验机,使落锤质量和落下高度满足相应产品标准规定,见GB/T5836.1—92表3(实芯管材)或GB/T16800—1997表10www.gong66.com(芯层发泡管材)。
(d) 取出水浴中的试样,放在;冲击实验机抗试样槽架上,对准试样位置立即冲击,从取出至冲击完毕,应不超过10S,则应重新调节至少5min。
(e) 采用通过法,每个试样只承受一次冲击。
(f) 采用 TIR法,外径≤40mm管材,每个试样只承受一次冲击。外径﹥40mm的管材试样在进行冲击试验时,应将各标线标号,然后使落锤冲击在1号标线上,若试件未破坏,则按(d)条要求,再使2号标线承受落锤的冲击,直至试样破坏或全部标线都承受一次冲击。检查试样破坏情况并记录。
(g) 逐个对试样进行冲击,直至取得判定结果。
9.4 试验结果判定
(a) 破坏:试验经冲击产生裂纹,裂缝或试样破碎称为破坏。因落锤冲击而形成的试样凹痕或变色则不认为是破坏。
(b) 通过法:9/10通过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
(c) TIR法:若试样冲击破坏数在 GB/T1452—93图1(或表3)的A区,则TIR值≤5%,则合格;在C区,则TIR值﹥5%,则不合格;在B区,则应增加试验冲击次数,直至达到A区或C区,使累计结果能够作出判定。
10 纵向回缩率试验
10 .1 仪器设备
(a) 烘箱:恒温控制在150±2℃。加热功率保证试验温度范围,当试样置入后,烘箱内温度应在15min内重新回到试验温度范围。
(b) 夹持器:在烘箱内夹持试样。
(c) 划线器
(d) 温度计:刻度为0.5℃。
10.2试样的制备
(a) 试样最小长度为200mm。
(b) 从三根管材中各取试样一段。
(c) 使用划线器,在每个试样上划两条相距100mm的圆周标线,使其中一标线距其一端至少10mm。
(d) 试样在23±2℃下至少放置2h。
10.3 试验步骤
(a) 在23±2℃下,测量标线间距离LO,精确至0.25mm。
(b) 调节烘箱温度至150±2℃。
(c) 将试样置于烘箱中,使其不触及烘箱壁或烘箱底。垂直悬挂试样时,悬挂点应选在距标线最远的一端,水平放置试样时,应在试样下垫上一层滑石粉。
(d) 试样在烘箱内的时间
壁厚≤8mm 60min;
8mm﹤壁厚≤16mm 120min;
壁厚﹥16mm 240min。
试验时间应从烘箱温度回升到试验温度算起。
(e) 从烘箱中取出试样,平放于一光滑平面上。待完全冷却至23±2℃时,沿母线(直径上相对的)测量两标线间的最大和最小距离LO。
10.4计算及判定
(a) 用下列公式计算每一试验的纵向回缩率T,以百分率表示:
T =(︱LO-L︱)/LO ×100
式中:LO——试验前两条间距离,mm。
L—试验后沿母线测量两条标线间距离,mm。选择︱LO-L︱为最大值时的L测量值,其中,LO-L可为正值或负值。
(b) 求出三段试样的算术平均值,作为管材纵向回缩率。
(c) 纵向回缩率:硬聚氯乙烯管材T≤9.0%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芯层发泡硬聚氯乙烯管材T≤5%,且不分脱、不破裂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
11 流体输送塑料管材、管件爆破和耐压试验
11.1设备
GCJY—110塑料管材、管件耐压检测仪
11.2 试样制备
试验样品表面不应有可见的裂纹、划痕和其他影响试验结果的缺陷。试样两端应平整并与管的舟楫线垂直。
,建筑给排水用硬聚氯乙烯管材检验指导书
上一篇:超声波探伤作业指导书
++《建筑给排水用硬聚氯乙烯管材检验指导书》相关文章
- › 建筑给排水用硬聚氯乙烯管材检验指导书
- › 建筑给排水CAD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
- › 建筑给排水设计中水泵选用实例
- › 超高层建筑给排水及消防设计体会
- › 建筑给排水CAD的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
- › 多层住宅建筑给排水设计常见问题
- › 超高层建筑给排水设计
- › 建筑给排水节水节能新技术
- › 建筑给排水常用管材浅谈
- › 建筑给排水技术概况
- › 节水技术在建筑给排水中的应用
- › 建筑给排水施工图审查要点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建筑给排水用硬聚氯乙烯管材检验指导书
- tag: 暂无联系方式, 检测试验,检测试验设备,工程资料 - 检测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