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http://www.gong66.com !
当前位置:六六工程资料网建筑工程考试频道咨询工程师考试考前冲刺练习(2016)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试题 答案与解析

(2016)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试题 答案与解析

10-22 18:15:47  浏览次数:978次  栏目:考前冲刺练习
标签:真题,试题下载, (2016)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试题 答案与解析,http://www.gong66.com
    2.个人所得税。这是对个人取得各项应税所得征收的一种税。纳税人分为居民纳税人和非居民纳税人两种。居民纳税人承担无限纳税人义务,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境外的所得纳税;非居民纳税人承担有限纳税义务,仅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纳税。应纳税所得额的规定包括: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800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对企业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以某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必要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3.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以下简称外资企业所得税),是对在中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种税。税率实行30%的比例税率,另按应纳税所得额征收3%的地方所得税。我国还制定了一系列地区优惠和产业优惠政策。主要包括:对设在经济特区和经济开发区的外商投资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经营期在10年以上的,经批准,从开始获利的年度起,第一年和第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等。  
     
第53题 
试题答案:c 
考点: 
第五章  财政政策   ☆☆☆☆考点16:国债负担与限度; 
    在债务管理中,衡量国债负担与限度的指标一般有以下几个。 
    1.国债负担率,是指国债余额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我国目前的这一指标为16%左右,西方发达国家均在50%以上,欧洲货币联盟签订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规定的这一指标不高于60%。 
    2.国债依存度,是指年度国债发行额与当年财政支出的比率。由于国债是由中央财政借用和偿还的,所以,一般与中央财政总支出相比。 
    3.国债偿债率,是指年度国债还本付息额与当年财政收入的比率,这是衡量国家财政本身偿债能力的一个指标。 
    4.政府外债,是指政府为债务人,与外国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居民以及国际机构所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 
    衡量外债风险的指标主要有: 
    (1)短期外债比例=(短期外债÷全部外债)×100%; 
    (2)偿债率=(偿还外债本息÷贸易和非贸易外汇收入)×100%; 
    (3)债务率=(外债余额÷贸易和非贸易外汇收入)×100%; 
    (4)负债率=(外债余额÷gdp)×100%。 
  
第54题 
试题答案:c 
考点: 
第五章  财政政策   ☆☆☆☆考点26: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使用,一般有5类组合形式: 
    1.松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即“双松”政策。松的财政政策主要通过减少税收或扩大支出规模来增加社会总需求;松的货币政策主要通过降低法定准备金率、利息率等来扩大信贷规模,增加货币供给。这种政策组合用于刺激经济增长,扩大就业。 
    2.紧的财政政策与紧的货币政策,即“双紧”政策。紧的财政政策主要通过增加税收、削减政府支出规模等,来限制消费与投资;紧的货币政策主要通过提高法定准备金率、利率等来增加储蓄,减少货币供给。这种政策组合可以用来治理需求膨胀与通货膨胀。 
    3.紧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这种政策组合效应用于在控制通货膨胀的同时,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长。 
    4.松的财政政策和紧的货币政策。松的财政政策可以刺激需求,对克服经济萧条较为有效;紧的货币政策可以避免过高的通货膨胀。 
    5.中性政策。当社会供求大体平衡,经济增长速度在适度区间时,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和增长就成为政府调控经济的主要目标。这时,适宜的财政、货币政策应采用中性的配合政策。  
      
  
第55题 
试题答案:b 
考点: 
第五章  财政政策   ☆☆☆☆考点26: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使用,一般有5类组合形式: 
    1.松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即“双松”政策。松的财政政策主要通过减少税收或扩大支出规模来增加社会总需求;松的货币政策主要通过降低法定准备金率、利息率等来扩大信贷规模,增加货币供给。这种政策组合用于刺激经济增长,扩大就业。 
    2.紧的财政政策与紧的货币政策,即“双紧”政策。紧的财政政策主要通过增加税收、削减政府支出规模等,来限制消费与投资;紧的货币政策主要通过提高法定准备金率、利率等来增加储蓄,减少货币供给。这种政策组合可以用来治理需求膨胀与通货膨胀。 
    3.紧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这种政策组合效应用于在控制通货膨胀的同时,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长。 
    4.松的财政政策和紧的货币政策。松的财政政策可以刺激需求,对克服经济萧条较为有效;紧的货币政策可以避免过高的通货膨胀。 
    5.中性政策。当社会供求大体平衡,经济增长速度在适度区间时,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和增长就成为政府调控经济的主要目标。这时,适宜的财政、货币政策应采用中性的配合政策。  
   第56题 
试题答案:b 
考点: 
第六章  其他管理政策   ☆☆☆☆考点2:价格总水平的度量; 
    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这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城乡居民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与程度的相对数,是对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进行综合汇总计算的结果。其按年度计算的变动率通常被用来作为反映通货膨胀(紧缩)程度的指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权数是全社会居民消费支出的结构,即根据各大类商品支出、服务项目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以及各项具体支出占各大类商品或服务项目总支出的比重来确定。 
    2.商品零售价格指数。这是反映城乡商品零售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是城市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和农村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的综合。计算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和消费品的供求情况。现行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的大类商品权数是根据商品流转统计中商品销售额构成资料计算的,具体商品的权数则根据典型调查资料推算。 
    3.国内生产总值(gdp)平减指数(或称缩减指数)。这是按当年价格计算的gdp与按某一基期固定价格计算的gdp的相对数。这个指数的特点是能够综合反映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价格总水平的变动,因此,具有综合特性。  
    
第57题 
试题答案:c 
第58题 
试题答案:c 
考点: 
第六章  其他管理政策   ☆☆☆☆考点7:政府对价格的管理; 
    1.维护正常的价格秩序 
    价格秩序是指对价格行为的规范及其实施效果。正常的价格秩序是经济稳定运行的必要条件。为维护正常的价格秩序,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要依法对价格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并依照《价格法》的规定对价格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价格监督检查的对象是一切有价格行为的主体,既包括企业、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等经营主体,也包括各级政府和各级行政机关等行政主体。 
    2.对少数重要商品和服务实行价格管制 
    (1)管制的形式:采取政府指导价和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是指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定价权限和范围规定基准价及其浮动幅度,指导经营者制定的价格;政府定价是指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定价权限和范围制定的价格。 
    (2)管制的范围:与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关系重大的极少数商品价格;资源稀缺的少数商品价格;自然垄断经营的商品价格;重要的公用事业价格;重要的公益性服务价格。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的权限和具体适用范围,以中央和地方的定价目录为依据。 
    (3)管制的基本原则:综合考虑“商品或者服务的社会平均成本和市场供求状况、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要求,以及社会承受能力”。  
    
第59题 
试题答案:c 
考点: 
第六章  其他管理政策   ☆☆☆☆考点14: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社会保险,是由劳动者、劳动者所在单位或社区及政府多方共同筹资,帮助劳动者及其亲属或遗属,在遭遇工伤、死亡、疾病、年老、失业、生育等风险时,防止收入中断、减少和丧失。社会保险由政府举办,带有普遍性、强制性、互济性、储蓄及补偿性等特征,必须通过立法形式强制推行。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中最基本的内容。 
    2.社会救济,是对于遭到不可抗拒的天灾人祸、鳏寡孤独、老弱病残、身心障碍丧失劳动自救能力的。以及低于国家规定最低生活水准的社会成员,政府或社会机构应向其提供满足最低生活需要的物质资助。社会救济是政府或社会机构必须始终认真履行的最起码的社会保障职责。 
    3.社会福利,这是政府或社会机构在法律和政策范围内,在居民住宅、公共卫生、环保、基础教育领域,向全体公民普遍提供资金帮助和优价服务的社会性制度。社会福利表现为政府及各种社会团体举办的多种福利设施、社会服务以及举办的各种社会福利事业,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的基本生活需要。 
    4.社会优抚是政府和社会按照规定,对法定的优抚对象,如现役军人及其家属、退休和退伍军人及烈属等,为保证其一定生活水平而提供的资助和服务,是一种带有褒扬、优待和抚恤性质的特殊制度。  
     
第60题 
试题答案:c 
考点: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

,(2016)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试题 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