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http://www.gong66.com !
当前位置:六六工程资料网建筑工程考试频道房地产估价师历年真题制度与政策房地产估价师2004年《理论与方法》考试真题(2)

房地产估价师2004年《理论与方法》考试真题(2)

08-23 23:23:25  浏览次数:559次  栏目:制度与政策
标签:真题,试题下载, 房地产估价师2004年《理论与方法》考试真题(2),http://www.gong66.com

  11.城市房屋拆迁补偿估价中,实行房产权调换且所调换房屋为期房的,为结清产权调换的差价而对该期房价进行估价,则( )。
  A.估价时点为未来,估价对象为未来状况
  B.估价时点与房地产状况均为现在
  C.估价时点为现在,估价对象为未来状况
  D.估价时点为现在,估价对象为过去状况

  12.某建筑物的建筑面积为2000m2,占地面积为3000m2,现在重新获得该土地的价格为8130元/m2,建筑物重量价格为900 元/m2,而市场上该类房地产正常交易价格为1800元/m2。则该建筑物的成新率为( )。
  A. 44%
  B. 50%
  C. 67%
  D. 94%

  13.按间接比较的判定,某可比实例的房地产状况劣于标准房地产状况,价格低2%;而估价对象的房地产状况优于标准房地产状况,价格高5%。若改为直接比较判定,将出现( )的情形。
  A.估价对象的房地产状况优于可比实例的房地产状况,价格高7%
  B.可比实例的房地产状况优于估价对象的房地产状况,价格低7%
  C.可比实例价格的房地产状况调整系数为1.071
  D.可比实例价格的房地产状况调整系数为0.933

  14.现需评估某宗房地产2004年10月末的价格,选取的可比实例成交价格为2500元/m2,成交日期为2004年1月末,该类房地产自2003年7月末至2004年6月末每月价格递增1%,2004年6月末至2004年10月平均每月比上月价格上涨20元/m2。该可比实例在2004年10月末的价格为( )元/m2。
  A.2648 
  B.2688
  C.2708 
  D.2734

  15.为评估某住宅2004年10月1目的正常市场价格,在其附近收集公证机关的某可比实例的有关资料如下:成交价格为4000元/m2,成交日期为2004年5月1日,成交价格比正常价格低2%,房地产状况调整系数为1.087,已知从2004年5月1目到10月1日该类住宅价格平均每月比上月上涨1%,则对该可比实例成交价格进行校正、调整得到的价格最接近于( )元/m2。    
  A.3790 
  B.4238 
  C.4658 
  D.4663

  16.某宗房地产交易中,买方付给卖方2500元/m2,交易税费均由买方负担。已知该地区的房地产交易,卖方按正常价格的5%缴纳有关税费,买方按正常价格的3%缴纳有关税费,则该宗房地产的正常成交价格最接近于(  )元/m2。
  A.2427 
  B.2500 
  C.2575 
  D.2632

  17.在某幢建筑面积3000m2的经济适用住房建设中,某开发企业花费280万元用于支付征地和拆迁安置补偿费、勘察设计和前期工程费、房屋建筑安装工程费、必要的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设施建设费,并支付了20万元的贷款利息和行政事业性收费。假定该项目需交纳的有关税金按开发成本的4%计,管理费率和开发利润执行国家有关规定,该幢经济适用住房的最高基准价格为( )元/m2。
  A.1067 
  B.1070 
  C.1087 
  D.1141

  18.某建筑物实际经过年数为10年,经估价人员现场观察该建筑物剩余经济寿命为46年,该建筑物经济寿命为50年,残值率为2%,用直线法计算文具建筑物的成新率为( )。
  A.80% 
  B.82% 
  C.83% 
  D.92%

  19.某综合办公楼建设期为3年,有效经过年数为10年,现补办了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土地使用权出让年限为50年,建筑物剩余经济寿命为35年,则计算该建筑物折旧的经济寿命应为( )年。
  A.35 
  B.45 
  C.48 
  D.50

  20.某房地产的土地取得成本为1000万元,开发成本为3000万元,管理费用为200万元,销售费用为300万元,开发利润为500万元,则该房地产的投资利润率为( )。 
  A.10.0% 
  B.11.1% 
  C.11.9% 
  D.12.5%

房地产估价师 房地产估价师教材 房地产估价师考试 房地产 房地产估价 房产 估价师 中国房地产估价师 房地产估价师考试 房地产估价师协会 中国房地产估价师网 注册房地产估价师 房地产估价师论坛 房地产估价师挂靠 房地产估价师教材 房地产估价师报名 房地产估价师考试网

,房地产估价师2004年《理论与方法》考试真题(2)